龙虎网讯(记者 吕文卫)“走出家门,步行15分钟都能做些啥?”近日,《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》发布实施,《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》也随之发布,好比城市建设的“教科书”和“参考书”,从“管控”与“引导”两方面共同推进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。
居民生活更便利
以15分钟为尺度,南京画的“圈”有多大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,此次发布的《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为2015版的修订版。相较从前,新标准对标社区生活圈理念,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到基层的“市级、地区级、居住社区级、基层社区级、居住街坊级”5级公共设施配置“新体系”,新增了街坊层级配置标准。
“我们这次规划配置层级增加了居住街坊级,原本居住社区服务人口规模为3万-5万人左右配备,基层社区服务人口规模为0.5-1万人左右配备,此次新增居住街坊级服务人口规模为1千-3千人配置公共设施,为社区配套解决了‘最后一公里’的问题,直接把配套设施送到了居民身边。”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规处处长苏玲介绍,此次发布的《标准》明确了居住街坊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,提出了服务人口1000-3000人的设施配置要求,包括物业综合服务站、儿童、老人活动场地等共12类设施。对居民来说,走路5-15分钟,在“圈”内就能满足基本需求。
在江心洲洲岛和园社区,这里原是一片田地,2018年小区建成交付。许昌桢是这里的“原住民”,真真切切享受到了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。令他没想到的是保障房的配套居然和普通商品房没有区别,“住在这边生活丰富多彩,走几分钟就到了邻里中心,附近有菜市场、超市、儿童游玩广场、成年人活动中心……”而在未来,这个“圈”将更加精细。
城市管理更精细
记者了解到,为应对城市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治理要求,较2015版《标准》补充了精细化管控引导要求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版《标准》符合新、老城区资源分布差异,重点关注“一老一小”的生活需求。
其中,《标准》规定了新建小区将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用房;已建成的住宅区可采取政府回购、租赁等形式,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到位。应优先在基层社区中心用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,基层社区无法配齐的在街坊层级补足。
较之2015版,此次修订依据相关行业标准,结合南京实际情况,修订部分设施的每处一般规模要求。如“社区养老院”在2015版《标准》每处一般规模中规定建筑规模为“50-100个床位,建筑面积≥30㎡/床”,用地规模为“用地面积40~50㎡/床”,“此次修订依据最新行业标准,调整建筑规模为‘不少于120床;建筑面积35㎡/床’,用地规模为‘用地面积18-44㎡/床’,上调了床位数与床均建筑面积,下调了床均用地面积,更符合南京老龄化程度接近20%、床位数紧缺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现状。”南京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青说。
记者了解到,新版《标准》中规定了南京城市地区公共设施的分级体系、分级规模、分类体系、空间布局模式等要求,其中提出的公共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标准为刚性标准。各类设施的层高位置、交通流线、出入口、场地要求等建筑设置细则优化后被纳入《导则》中进行弹性管控。“教科书”和“参考书”的实施发布,将共同提高南京市城市规划整体水平。
接下来,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加大力度推广《标准》和《导则》,并对既有规划进行评估,做好城市新建项目的管控工作,同时将发动社区规划师的技术力量,对存量社区的提升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推动,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,打造一座“有温度的城市”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极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